查看原文
其他

能让野生小语跪着看完的,是芝加哥的哪一家博物馆呢?

接受打赏的小语 航空物语 2019-04-06
航空物语:关注飞行,关注出行



摘要: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一家好的自然博物馆不仅仅是"Nature History Museum",还可以是"Nature Art Institute"(自然艺术馆)。在菲尔德博物馆里遇到了好几对说中文的家长带着孩子仔细的在每一个展厅浏览,我真的是十分羡慕这些从小就有机会接受自然之美熏陶的孩子了。
以博物馆创始人命名的“斯坦利·菲尔德大厅”

小语离开了珠海,飞越半个地球来到芝加哥,开始了这个美国第三大城市的探索之旅。而对于新任“野生小语”而言,这趟行程吸引力最大的便是菲尔德博物馆了。菲尔德博物馆(Field Museum)创立于1893年,收藏了超过2400万件的标本,每年有超过140万观众会来到这里。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无论是自然控,还是有孩子的家庭游,这里都是探索芝加哥时必选的目的地。这里最著名的展品是霸王龙化石Sue——它是全世界现有的40具霸王龙化石中最大、最完整的一个。


小短手Sue的故事



提到恐龙,恐怕大部分人脑中最先浮现出来的就是霸王龙的形象,它大概也是所有孩子们心中最喜爱的恐龙形象。这种生活在白垩纪的北美西部,体长超过12米,体重近10吨,张着血盆大口,有着锋利牙齿和强壮后肢的史前巨兽,在所有反映恐龙的影视作品中都成为了力量和速度的代表——然而它也因为与身形不成比例的短小前肢,而被大家嘲笑为“小短手”。


重新组装前在博物馆大厅展出的Sue the T. rex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Sue可以说是菲尔德博物馆的“代言人”了,它的Twitter账号@SUEtheTrex有4.5万的粉丝。这具霸王龙骨骼化石于1990年在南达科他州被发现,并以它的发现者——古生物学者Sue Hendrickson的名字命名。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化石的完整度超过了90%,是迄今为止发现的40具霸王龙骨骼化石中完整度最高的,而这40具霸王龙化石中完整度超过40%的也仅有6具而已。由于其珍贵的科研价值,菲尔德博物馆于1997年在竞拍中出资840万美元将其收入麾下。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中甚至包括以Sue命名的啤酒


在菲尔德博物馆,这具高度完整的化石成为了恐龙研究领域的“罗塞塔石碑”。对它头骨的X光扫描揭示出霸王龙脑部用于感知气味的“嗅叶”,几乎与它的大脑一样大,因此可以推断霸王龙是主要靠气味来认路的。而它的肋骨则帮助科学家发现了霸王龙是如何从一个比足球还小的蛋中孵化,却能长成近10吨的庞然大物的——他们在11-14岁间,会以每天2公斤,一年750公斤的恐怖速度生长。


然而来芝加哥前,却听说因为庆祝建馆125周年,菲尔德博物馆把Sue给拆了……因为之前Sue的拼装方式,已经不符合近年来对霸王龙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博物馆会将Sue重新组装后,安置于“进化中的星球”展厅继续展出。


正在重新拼装中的Sue


博物馆方一位十分好看的墨西哥小姐姐告诉小语,Sue这一次最明显的变化是有了腹肋,这一点在以往的化石展示以及影视作品中对霸王龙的还原中都是没有的。另外她也提示,我们所看到的恐龙化石的展示中,头骨基本都是依照化石复制的,因为头骨的化石的实物太重了(Sue的头骨超过3吨重),很难在支架上可靠的固定,只能单独展出。目前Sue计划于今年12月21日重新与各位观众见面。


Sue新增的腹肋


在此插播一则广告



展柜中的自然之美



来到博物馆之前,我以为这里最大的看点大概就是Sue了,至于动物标本展览,我倒是并没有预料到会是一个特别吸引眼球的部分。虽然国外自然博物馆在标本剥制的水平上要远远领先于国内,但无论是伦敦的自然博物馆,还是国内几大自然博物馆贝林世界展出的国外高水平标本,展示的方式都更多的还是“陈列”。“陈列”精美的标本可以让参观者了解这些动物的分类学特征、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以及演化路径,这些信息对于从事生物学研究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可是从公众的角度来看这仍然只是一具“有些吓人”的动物尸体而已。


小语刻板印象中的传统自然博物馆标本展示


在国内的自然博物馆也好,动物园也罢,我听到对于动物最多的评论无非是两种“这个好可爱啊”和“这个长的好丑”。因为大多数观众本身不具备去理解这些物种进化策略——即“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所需的背景信息,而通常博物馆和动物园也没能完成传达这些信息的使命。


然而在菲尔德博物馆,我还没看到恐龙,位于一层西侧的Nature Walk(自然漫步)就已经让我可以顶礼膜拜,而且一直膜到了底。每一个展柜可以说都是一件出色的艺术作品。除了标本极高的剥制水平所表现出的物种栩栩如生的姿态之外,更令人惊叹的是精心设计的场景中对每一个物种生境的构建和自然行为的展示。


这是在菲尔德博物馆的展示方式


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下面这个梅花鹿的展柜了。这是一种曾经在我国境内的森林中广泛分布的大型草食动物,也是对于虎、豹等作为顶级捕食者的大型猫科动物能够生存下去至关重要的食物来源。然而由于捕猎和栖息地的丧失,现在想在野外一睹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风采,却已是难上加难。


清晨林间的梅花鹿一家场景展柜


在这个展柜中,前景中的雄鹿、雌鹿和幼鹿标本被精心安排为了“梅花鹿一家在林中休憩”的场景,背景墙的绘画则反映出了这个物种在温带森林中典型的生活环境。前景中搭配的地面、植被模型与背景墙协调一致,并通过准确的灯光角度使前景实物的光照和投影与背景绘画能够融为一体。


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的建立,依赖于“能够欣赏自然之美”这个基础。正如熊猫保护计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众对这种“圆滚滚、憨态可掬,黑白色毛绒玩具熊”的喜爱。我们现在虽然还能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梅花鹿,但牠们大多是无精打采的生活在脏兮兮、光秃秃的笼舍中,等待着游客的投喂……除了让人产生“怜悯之心”以外,大概很难让人想象这种美丽的生灵在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吧。


虎捕食野猪的场景展柜


我在婆罗洲见过在林间穿行的猩猩和长鼻猴,也在吉隆坡动物园十分出色的笼舍中见过牠们,而这一次在地球另一面的博物馆展柜中再次见面时,我能感受到这个场景的设计者成功的让我回到了基纳巴塔根河边的雨林中。


长鼻猴在雨林中打闹的场景展柜


在婆罗洲雨林中与长鼻猴的相遇


通过对比可以看得出来,设计者利用同一物种不同形态的标本、植被和地表模型、背景绘画、灯光的有机结合,博物馆成功的在区区几平米的展柜中,带给了参观者对动物与牠们所生活的荒野无尽的想象空间。原来一个自然博物馆中的动物标本,甚至可以比动物园中的动物“活的”更精彩。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一家好的自然博物馆不仅仅是"Nature History Museum",还可以是"Nature Art Institute"(自然艺术馆)。在菲尔德博物馆里遇到了好几对说中文的家长带着孩子仔细的在每一个展厅浏览,我真的是十分羡慕这些从小就有机会接受自然之美熏陶的孩子了。良好的自然科普教育,大概也是在芝加哥如此规模的城市市中心附近,郊狼这样食肉动物还能与人和平共生的重要原因。


芝加哥2014-2016年记录到的郊狼活动记录,地图绿色为市中心区域



无尽的自然宝库



上面小语介绍的亮点,仅仅是菲尔德博物馆十几个常设展览中小小的一角,而且博物馆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特展及体验活动。无论是生物、地质,还是人文地理,每一个展示都可以看出策展人的别具匠心和对于科学的巨大热情。这里对于所有热爱自然的人来说,都是一座无尽的宝库。



“进化中的星球”展出的猛犸象化石


从化石展示龟类的进化历程


植物世界展厅


岩石与矿物展区


1938年伊利诺伊州的陨石事件


木乃伊特展中的小鳄鱼木乃伊


Tips:

  • 菲尔德博物馆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博物馆园区(Museum Campus),交通便利,治安很好。

  • 每日开闭馆时间为9:00-17:00,博物馆商店会营业到稍晚一些。

  • 持芝加哥博物馆通票(City Pass)有效,但特展基本都需要另外购票。

  • 博物馆园区附近酒店很多,本次小语入住的St.Jane是一家复古风格的设计型酒店,位于230 N Michigan Ave,值得推荐。值得一提的是,酒店名字“St.Jane”(圣人 简)是为了纪念从伊利诺伊诞生的著名的社会学家,第一位女性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简·亚当斯。她因争取妇女、黑人的移居权利于1931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也正是在芝加哥创设了美国的第一座睦邻之家。

  • 距博物馆园区不远的West Loop区是芝加哥餐饮业的集中所在地,小语在此尝试的Black Bird,印象不错。当然作为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厅,想吃到也得早订。对于更适应亚洲饮食风格的人而言,一街之隔的RAMEN - SAN日式拉面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对于精酿啤酒爱好者而言,芝加哥的Goose Island是个绝对不应错过的好去处。


本文中使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出处外,均为航空物语拍摄。本文内容引用了:

《我们为什么爱霸王龙?》/果壳

《讲个好玩儿的吧—Sue的故事》/catdoudou

The Field Museum by Cheryl Bardoe


推广




【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